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植物保护学报 >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生防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生防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植物保护学报
Acta Phytophylacica Sinica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禾谷孢囊线虫病是我国黄淮流域小麦主产区的重要病害,为寻找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的生防菌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河南各地小麦孢囊线虫孢囊上的寄生真菌进行分离,共获得42株分离物,并进行盆栽防治效果测定。结果显示,F03、F04、F08、F11、F13、F15、F20、F25、F26、F33和F37等11个菌株对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治效果均在50%以上。2008—2009年在河南许昌县的大田防治试验结果表明,F04、F08、F20、F26和F37等5个菌株表现出较好的防病作用,灌浆期平均防治效果均达到35%以上。通过形态学和rDNA-ITS PCR分子鉴定,这些菌株分别属于毛壳菌Chaetomium sp.、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茄匍柄霉属stemphylium sonali和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
【关键词】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 生防真菌; 筛选; 鉴定;
引言:

【引言】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 cerea l cyst nematode,CCN )是一种世界性小麦病害, 可危害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多种禾谷类作物和牧草。自1989年在湖北首次报道以来, 该病害已广泛分布于我国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青海、安徽、北京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 以黄淮麦区发病最重。2007-2008 年在我国小麦主产区河南省进行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普查, 发现郑州、安阳、许昌等15个地市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发病面积达120万hm2, 其中重病田面积在10万hm2 以上。王振跃等报道, 该病一般减产20% ~ 30%, 有些地块甚至高达50% 以上, 并有不断蔓延之势。

作者:
袁虹霞;陈莉;张飞跃;李洪连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