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植物保护学报 > 玉米细菌干茎腐病菌成团泛菌的种子传播

玉米细菌干茎腐病菌成团泛菌的种子传播

植物保护学报
Acta Phytophylacica Sinica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为明确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引起的玉米细菌干茎腐病经种子传播的规律,采用细菌常规分离法、Sherlock微生物鉴定系统、特异性分子检测技术,对与干茎腐病相关的杂交种金玉9856及其父本PS056、母本OSL190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证明金玉9856和PS056种子内部带菌,获得分离物Pag1和Pag2,2个分离物对感病的PS056均具有致病性。菌液浸种、种子注射接种和自然带菌种子直播都能够引发干茎腐病,发病率分别达到100%、100%和80%,而持续高温(50℃)处理4天的种子则在植株上不表现症状。对种子接种后长成的植株的系统检测证明,成团泛菌侵染种子后,通过植株维管束系统向地上部组织扩展,随着水分的运输,病菌通过茎秆到达果穗的籽粒中,完成从种子到植株、再到新种子的病害循环,同时能够引起植株发病。
【关键词】 玉米; 细菌干茎腐病; 成团泛菌; 种子带菌; 病害循环;
引言:

【引言】玉米细菌干茎腐病( bacterial dry stalk rot)是由成团泛菌P antoea agglom erans 引起的一种新的细菌病害。2006年以来, 该病在新疆、甘肃等玉米制种田中自交系PS056(父本)上连续发生, 田间植株发病率为80% ~ 100% , 对杂交种种子生产有明显影响, 病害严重发生时甚至造成制种生产绝产。发病植株表现矮小, 茎下部的叶鞘表面出现褐色病斑,剥开叶鞘后, 在茎皮上可见不规则的褐色病斑, 严重时发病部位茎皮及茎髓组织消失, 形成不规则的缺刻, 发病茎秆组织呈现干腐。

作者:
曹慧英;李洪杰;朱振东;王晓鸣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