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南宋《胡笳十八拍》集句诗之书写及其历史意义

南宋《胡笳十八拍》集句诗之书写及其历史意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传为蔡琰所作之诗有五言体和骚体的《悲愤诗》及《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虽然不能确定为蔡琰所作,但由其文字内容观察,作者十分贴近蔡琰的心灵声音。其后以《胡笳十八拍》为题目的续作者,唐代有刘商,宋代则有王安石、李纲和文天祥等人的集句诗。李纲和文天祥《胡笳十八拍》集句诗的历史意义可梳理为三个层次:一是延续王安石的《胡笳十八拍》集句手法,仿效蔡琰自述乱离身世的叙事模式;二是进一步确立了杜甫的文学地位,推崇杜诗为集句诗写作的取材典范;三是实践"以诗为史",扩大了"诗史"的指涉范围。
【关键词】 蔡琰; 《胡笳十八拍》; 集句诗; 王安石; 李纲; 文天祥;
引言:

【引言】传为东汉女诗人蔡琰作的组诗《胡笳十八拍》在唐代曾有刘商的同题之诗,宋代文人王安石(1021—1086)、李纲(1083—1140)和文天祥(1236—1283)则以集句诗的形式创作《胡笳十八拍》。关于王安石《胡笳十八拍》诗,笔者已有专文探讨,该文分析了王安石《胡笳十八拍》诗的内容以及摘集诗句的出处:王安石《胡笳十八拍》的156句诗除了3句未详出处,某些文字稍有参差,几乎都能查出原作。其中最常引述的是杜甫(712—770)诗,计38次;其次是蔡琰15次,其中4次是《悲愤诗》,11次是《胡笳十八拍》;接着是刘商《胡笳十八拍》13次,韩愈13次,张籍11次,王安石自己的诗句9次。此外,此文还比较了王安石和蔡琰《胡笳十八拍》的叙事结构,论及王安石集句诗写作具有“迅速”、“对偶工巧”、“更动前人诗句”的特色。王安石集句诗又称“荆公体”,《胡笳十八拍》为其中巨制,是王安石在“以文为戏”的创作观念下严谨模拟、“用全力出奇”之佳构。

作者:
衣若芬
作者单位:
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