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综合休闲参与理论框架”及其对跨文化休闲研究的影响

“综合休闲参与理论框架”及其对跨文化休闲研究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综合休闲参与理论框架"阐述的是影响实际休闲参与的三个层级的假定因素(包含人格/个性特点、生理和心理需要等概念的普遍层级,包含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及无动机的环境/背景层级,以及包含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意图、休闲制约因素和应对制约因素的方法的情境层级)及其之间假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尽管可以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具有文化共通性,但还是有许多不同点。对加拿大人及美国人与中国人及海外华人的对比研究表明:高度内在动机驱使下的休闲活动具有举世普遍性的特征;休闲参与总的来说是随不同文化对其重视程度的不同而不同的。
【关键词】 中国人; 跨文化; 休闲; 综合休闲参与理论框架;
引言:

【引言】“好”理论的一个特点是其具有吸收与整合各方面不同理论并使之一体化的潜力。然而,在主流社会心理学或社会休闲心理学这些领域里,这种理论一体化的尝试却相对比较少见。幸好,部分学者最近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状况。比如在主流社会心理学领域里,Hagger等通过对Ryan和Deci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heory)与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planned behavior)的融合,发展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并测试了该框架的可行性。而在社会休闲心理学这个领域,Kleiber等大胆地设想在Hagger等人发展出的上述理论框架里,也可以融合Crawford等人的“休闲制约理论”(leisure constraints theory)以及加入人格/个性特点(personality traits)和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等概念。因此,本文首先要对Kleiber等人的“综合休闲参与理论框架”(comprehensive leisure participation framework)进行概述。

作者:
戈登·沃克;梁海东
作者单位:
阿尔伯塔大学体育与休闲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