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中国古代人性理论的嬗变与哲学思考—也谈人性的善与恶、公与私

中国古代人性理论的嬗变与哲学思考—也谈人性的善与恶、公与私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我国古代哲人对人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和嬗变的过程。明确了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总和,并以"性善论"、"性恶论"作为判别是非、善恶的标准;以"知行观"与"行知观"作为人性形成的方法论,对我们从哲学层面认识人性问题有一定的意义。但应看到,"人性本私"是私有制的产物,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世界观来看待人性,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价值判断。而中国古人也是反对这一观点的,提出的"进则近尽,退则节求",是比较符合初期过渡阶段"人性发展"理念的。这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人性; “性善论”; “性恶论”; “人性本私”; 天下为公;
引言:

【引言】中国古代的哲人谈论人性久矣,但这一理论究竟是怎样嬗变的?它对我们当今的生活以至改革大业究竟有哪些影响?

作者:
刘新科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