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1840年至1842 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中, 小农社会的中国在军事上受到发达工业国家“ 坚船利炮” 的重创, 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性也开始丧失。然而, 直至19 世纪60年代中期洋务派创设的各种科技教育机构出现之前, 整个中国及其教育对西方列强发达的近代工业技术文明呈现出一种令人奇怪的麻木状态, 未见到官方的应对措施和反应,史家称之为中国早期现代化滞缓或失落的20年。个中原因异常复杂, 无法在此一一列举。不过, 在这种总体上一片沉寂的表面之下, 一直存在着面对“ 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而进行的艰苦探索。洋务派进行近代工业教育的思想及实践, 固然是内外交困、社会形势加剧的结果, 是其所开展的近代工业生产活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但也与之前那些不绝如缕的宝贵探索有着或明或暗的承续关系。本文拟对鸦片战争后20余年顺应时代新潮的先觉者基于传统教育文化调整的对西方工业科技的认识及对近代教育走向的探索进行梳理, 以丰富学界对中国近代工业教育起源的认识。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