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高等教育研究 > 博洛尼亚进程中的欧洲国际学生流动

博洛尼亚进程中的欧洲国际学生流动

高等教育研究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为打破欧洲各国的高等教育边界,欧洲各国于1999年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由此启动了博洛尼亚进程。目前,欧洲各国教育部长们在推动旨在促进学生流动的学习项目方面达成了共识,一方面,吸引欧洲以外的学生到欧洲国家修读学位项目,另一方面促进欧洲内部的短期学生流动。虽然该政策的效果评估面临各种问题,但有些大体趋势依然可见。首先,博洛尼亚进程有助于促使欧洲以外的学生到欧洲学习,但对促进欧洲内部的学生流动作用不大。其次,到毕业为止,学生频繁向外流动的情形超出了很多学者的预期,但也因国家而异。最后,由于学生流动的排他性式微,其价值逐渐减小。
【关键词】 博洛尼亚进程; 国际学生流动;
引言:

【引言】高等教育本无国界限制:各领域的知识和科学的逻辑是普遍的;探究新知识也不为国界所限;大学比其他组织更具有国际视野,许多学者也具有世界眼光。然而,单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高等教育的组织结构,影响了高等教育经费、规章制度、治理、课程和资格证书等。通常情况下,“高等教育体系”这个术语特指高等教育的国家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欧洲各国多次采取措施以消解高等教育国家体系的特质及各国之间的疏离,超国家行为体在这个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下面简要回顾该过程发展的四个阶段及最有影响力的五项举措。

作者:
乌尔里希·泰希勒;杨素红
作者单位:
卡萨尔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