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言】中国共产党人开拓的民族近代化的实践道路——从解决人民的生存问题入手(以土地革命为开端),通过完成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的前途事先竟以不成熟的理论雏形存在于康有为的进化论学理之中,并合逻辑地表现为:“求乐免苦”的人生观(解决民生问题的思考)、“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政治创见(解决近代民主问题的思考)、“大同”的社会主义远景说(解决民族终极前途的思考)。由此可见,康有为的思致在质底上代表了中国近代化的“社会期待”,某种潜在的禀有必然性的社会要求。它虽然不像传统价值认同系统那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也不像官方意识形态那样占据统治地位,但由于契合了“历史与逻辑一致”的规律性,因此迟早会扩延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并以不可遏止之势最终决定近代化实现的路向。据此,他的历史地位也该相应地提升为:中国近代化通途的理性先知。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