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 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现代史学的走向—一个跨文化全球史观的设想

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现代史学的走向—一个跨文化全球史观的设想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本文将着重讨论文明之间 ,尤其是西方与非西方地区史学彼此之间的交流及其对近现代史学兴起所产生的影响 ,也就是说 ,从一种跨文化的角度来考察近现代史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变化。既然史学研究所透露的历史意识乃是构成文明认同的重要因素 ,因此考察史学的交流便可展现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本文将以东亚、伊斯兰和印度为例 ,来指出非西方地区的史家如何在接受和回应西方史学的冲击和影响的时候 ,重新估价和更新自身的学术传统 ,以求历史研究的“近代化”和“现代化”。
【关键词】 文明; 现代史学; 全球史观; 跨文化视角;
引言:

【前言】世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自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但对世界各个文明做比较研究则是近代以后的事。要想对文明加以研究,就必须先对“文明”这一概念下一定义。自十九世纪以来,著名的历史哲学家如斯宾格勒(OswaldSpengler)、汤因比(ArnoldToynbee)、索罗金(PitirimSorokin)等人都就此有所探索。但他们通常将“文明”视为一个个单独的有机体,各个文明之间也有明确的疆域界限,这样的作法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世界上没有一个文明可以孤零零的存在而与外界毫无关系。其次,虽然各个文明似乎都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但细究其实,这些宗教信仰也并非完全孤立,而是相互之间常常有所交流。譬如,如果我们将西方社会定义为基督教的社会,那就必然忽视基督教内部的各个派别及其对西方文化所产生的多元影响。中国文明的儒教传统也同样十分复杂。自汉代以来,儒教与佛教便产生了水乳交融的关系,很难细分,而佛教本身在亚洲各地区的传播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的变化,形成了各种派别。北非的文明从七世纪开始受到伊斯兰教的深刻影响,但以后又有基督教的影响融入其内。再看拉丁美洲的文明,虽然表面上是天主教的天下,但在天主教与当地各个文化之间的沟通中又产生了许多地区上的不同。因此,如果我们简单将世界分为西方与东方,是明显存在问题的。即使我们再将所谓的“东方”细分为中国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和阿拉伯文明,问题仍然存在,因为这些文明的外延或界限都是十分模糊的。

作者:
格奥尔格·伊格尔斯;王晴佳
作者单位:
美国纽约大学布法罗分校;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 〔美〕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