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青海社会科学 >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应用中的创新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应用中的创新

青海社会科学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中国具体实践,创新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和谐社会思想论等,这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应用; 创新;
引言:

【引言】科学理论的内在价值在于创新, 只有创新, 科学理论才能得以发展; 只有创新, 理论才能适应实践的需要, 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任何理论都是对社会实践生活的反映, 但只有反映社会实践发展必然性和规律性的理论才是科学的理论。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科学的本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然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恩格斯在总结马克思与之数十年革命实践经验时就强调: “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 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 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所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扬弃”前人理论成果和自我创新的过程。不论是社会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共产党人不可能从马列主义的原著中找到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钥匙。

作者:
李兴平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