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青海社会科学 > 构建西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障碍与解决途径

构建西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障碍与解决途径

青海社会科学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西部地区的落实面临诸多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西部;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
引言:

【引言】从世界各国的发展过程来看, 获取社会救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跃升至2009年第三季度的217817亿元。1979) 2008年, GDP年均实际增长916% , 不仅明显高于1953年) 1978年平均增长611% 的速度, 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10% 的速度。与此同时, 我国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日趋完善。截至2009年第3季度,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人数已达232018万人, 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我国二元社会结构和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社会经济政策,造成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严重滞后。我国自上个世纪末开始摸索实行农村救助的一些具体办法, 但因为贫困面积大、人口多, 而且大部分人口聚集在西部偏远的民族地区, 所以落实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可谓是任重道远。

作者:
刘春丽;王皓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