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自1978年开始哲学“专业”学习,我常常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我所学习的“专业”即“哲学”,它到底是什么?在20世纪80年代的思考中,我的思想逐渐地聚焦到“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上。这个聚焦点的形成,是同当代中国的哲学改革直接相关的。通行的哲学原理教科书是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出发来解释“哲学”,即科学研究世界的“各个领域”,哲学则以“整个世界”为对象;科学发现各个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则概括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因此,科学为哲学提供知识基础,哲学则为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这种解释,我向自己提出的追问是:如果哲学与科学是一种“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哲学”不就是一种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和最大的普遍性的“科学”吗?“哲学”还有什么独立的特性和独特的价值呢?正是在这种苦苦求索中,恩格斯的一段论述,使我感到豁然开朗,真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之慨。恩格斯的这段论述是:“我们的主观的思维和客观的世界服从于同样的规律,因而二者在自己的结果中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须彼此一致,这个事实绝对地统治着我们的整个理论思维。它是我们的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在我看来,正是这个“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构成了哲学与科学之间的特殊关系,并规定了哲学与科学的特殊性质。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