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1901 年到1919 年是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冯友兰先生在其《中国现代哲学》一文中把近代文化思潮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1898 年变法运动时期,基本精神是“按照旧文化来理解和评论新文化”。第二是1919 年掀起高潮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基本精神是“用新文化批判旧文化”。第三是1926 年以后的民族运动时期,基本精神是“用一种文化来阐明另一种文化”,“注意的是中西文化的相互阐明,而不是它们的相互批评”。而我们认为,近代文化思潮的变化应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840 年鸦片战争到1898 年的变法运动,基本精神是“按照旧文化来理解和评论新文化”,其主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个时期,是从1901 年到1919 年五四运动之前,其基本精神是以辛亥革命为主导的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专制思想的批判。第三个时期是从1919 年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到1930年的中西文化论战,基本精神是“用新文化批判旧文化”。第四个时期是从1930 年中国思想界提出用“现代化”概念代替褊狭的“西化”概念,把中西文化论战引向了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的论战,其标志是1933 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专号》特刊,仅在1935 年短短几个月就发表了150 篇文章。大多数人都主张用“现代化”的概念代替“西化”的概念,并主张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