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多方协同构建地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

多方协同构建地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通过政府主导、学校联动、产研部门支持、学术团体联络等多方协同,成都理工大学以校内实验教学为基础平台、校外实习基地为综合平台,以产研单位实训基地为实践平台,以地质技能竞赛为检验平台,培养地学本科人才地质知会能力、地质实践能力、地质创新能力,构建地学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新体系与新范式,较好地解决了新形势下地学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问题,显著提升了地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为全国200余所行业划转院校传统优势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学校优势特色的保持与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地学高等教育;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能力培养;
【基金】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期地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11YB100);四川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新时期地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的成果之一
引言:

【引言】在1998年-2001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全国有252所行业特色高校由行业主管部委划转到教育部或地方省市管理。管理体制改革后,原部委撤并或不再管理这些高校,高校与部委的沟通渠道和联系机制日益弱化,呈现“去行业化”趋势,高校在产研单位的实习实训基地因失去行政支持而逐渐丧失,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陷入困境,不仅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也严重影响行业特色高校传统专业优势与特色的保持与发展,进而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国家行业企业的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并提升学校传统优势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全国200多所行业划转院校传统优势专业建设面临的共同课题。成都理工大学经过近10年的研究与探索,成功实践了通过政府主导、学校推动、产研部门支持、学术团体联络的多方协同方式[1],重构了以校内实践教学为基础平台、校外实习基地为综合平台、产研单位实训基地为实践平台、地质技能竞赛为检验平台的多平台支撑,培养地学本科人才地质知会、地质实践、地质创新,构建地学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新体系与新范式(见下图),很好地解决了新形势下学校地学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项目的实施保持并显著提升了学校地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同时带动了学校其它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有效地提升了我校学生的就业水平和能力。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硬实力”支撑就业能力提高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使学校入选“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所)。由我校创设的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对综合性大学提高地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也产生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为全国200多所行业划转院校传统优势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学校优势特色的保持与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成功模式和范例。

作者:
倪师军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