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学术月刊杂志 > 经世致用与中国近代外交观念的产生

经世致用与中国近代外交观念的产生

学术月刊杂志
Academic Monthly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外交观念和方略都开始出现一系列变化,清政府逐步地以西方近代外交原则来指导清政府的外交实践。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专门从事外交事务,1864年翻译出版了《万国公法》,1873年清政府首次接见外国外交官,1875年首次向外国派驻外文使团,由此逐渐实现近代外文的转型。近些年来,对于中国近代外交观念的变化,已有人开始关注①,遗憾的是,对于这一变化过程,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学界尚未进行深入的探讨。这里,笔者不揣冒昧,试图对晚清外交思想观念的演变过程作些探讨,以求就教于方家。
【关键词】 “经世致用”; 清政府; 外交观念; 中国近代;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外交体制; 宗藩关系; 近代外交; 对外关系; 近代化;
引言:

【前言】鸦片战争不但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而且对中国的学术、思想界也产生了空前的影响。鸦片战争的失败对于爱国的士大夫来说,是一次极其痛苦的教训。一部分先进的爱国人士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进行深刻的反省,开始寻找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由此.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的原则开始与西方新兴势力相遭遇,从而产生了以抵御西方侵略为目的的探究西方、学习西方的思潮。

作者:
陈双燕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学报编辑部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