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王士禛栈道诗的创作模式

王士禛栈道诗的创作模式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王士禛一生两次入蜀,三历栈道,每到一地,都吟诗作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体现了仰观俯察的时空视野、模山范水的景物刻划和深沉凝重的人事感慨,是对栈道山水的准确描摹和对内心情感的充分抒发。王士禛的栈道诗,完善了栈道诗的创作模式,不仅成为历代栈道诗的典范作品,也成为王士禛豪放诗风的重要代表。
【关键词】王士禛; 栈道; 仰观俯察; 模山范水; 触物伤怀
引言:

【引言】王士禛( 1634 - 1711) ,清初著名文人,“当康熙中,其声望奔走天下”[1]1522。他一生两次入川,三历栈道,备极艰辛,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不仅作《蜀道驿程记》、《秦蜀驿程后记》记录行程,还创作了大量诗篇,先后编为《壬子蜀道集》和《雍益集》,在当时广为传诵,时人谓: “先生《渔洋》前后集及《蜀道》、《南海》集之刻,学者几于家有其书矣。”[2]1057王士禛的栈道诗,展现了山川之雄峻、旅程之艰辛和思乡怀人之苦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表达上也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创作模式。目前学界探讨王士禛栈道诗①,多侧重对诗篇内涵的具体阐释,尚未见对其创作模式的整体把握,笔者不揣冒昧,试对此予以分析。

作者:
李宜蓬
作者单位:
陕西理工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