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现代科技三重逻辑的道德哲学解读

现代科技三重逻辑的道德哲学解读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 要】“现代科技”是基于历史上已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而生成的。追问现代科技的本然逻辑,实际上是追问现代科技“何以是其所是”,即是追问现代科技何以生成。因而这种追问不是对现代科技“是其所是”的描述,而是要追问其生成的历史逻辑与历史辩证法,即“何以必为其所是”。从现代科技所关涉的诸伦理关系中,探寻其生成的道德哲学基础,其中既包括现代科技“何以是其所是”的客体向度,又包括其主体向度。现代科技的实然逻辑,即现代科技“是其所是”。从道德哲学的视域审思现代科技“是其所是”的实然逻辑,不仅关涉现代科技发展的伦理境遇、现状与运作机制及伦理关系,而且关涉其产生的多重伦理效应及其伦理悖论。现代科技的应然逻辑,即现代科技“是其所应是”。从道德哲学的视域探索现代科技“是其所应是”的应然逻辑,不仅关涉现代科技发展的伦理价值导向、运作机制,而且关涉现代科技发展应遵循的伦理原则。现代科技的三重逻辑体现了其主体不仅须追求“我们能知道什么”、“我们能做什么”,而且须反思“我们应该做什么”,即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亦即不仅要思考现代科技如何发展,更要思考现代科技—社会—自然—人如何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科学技术;本然逻辑;实然逻辑;应然逻辑
引言:

【引言】“科技”,科学技术的合成词。舒尔曼指出:“现代技术的基本结构是由技术活动者、科学基础以及技术———科学方法构成其特性的”[1]18 。而自然科学无论从研究课题,还是从研究手段,直至成果鉴定,都要借助于现代化的技术及其手段。由此,海德格尔认为,科学理性的实质是技术理性,科学方式的基本特征是控制论的亦即技术特征。现代科技由于社会组织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已成为包含多部类、多行业、多层次产学研一条龙的庞大的社会职业体系和集体行动。现代科技研究更是高度机构化和计划化。正如让·拉特利尔指出的那样,“这些机构往往是按照官僚政治的模式组织起来的。它按照明确的科研规划发展,而这些规划经常受到外在的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的动机所支配。而且,研究越来越多地旨在不是解决严格意义上的科学问题,而是利用科学知识、方法和技艺来创造新的工业过程,为经济建设提供新的资源,制造新式军事武器,或者服务于区域的或国家的发展规划”[2]10-11 。特别是20世纪高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伦理问题日益凸显,科技伦理风险增大,诸如生态环境、人口、能源、食品安全等科技伦理问题困扰全球。康德的问题式“我们能够认识什么”、“我们应当想什么”、“人是什么”和“我们能够期望什么”,再度成为我们反思现代科技和追问现代科技的本质与意义的问题式。由此生成了关于现代科技三重逻辑即现代科技的本然逻辑、实然逻辑与应然逻辑及其相互的伦理关系。

作者:
陈爱华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