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精神追求是指主体根据自身精神需要确立人生奋斗目标,并理解、认同、享受目标实现的过程。从结构上讲,精神追求主要包括追求的目标、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意志品质( 这决定主体抗干扰和克服困难能力) 以及在目标实现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气质( 这里指主体在精神追求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精神状态) 。精神追求是主体生命激情的投入,其必然呈现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和日常生活中,表现为超越直观、经验,意志坚决,内在丰富。精神追求的价值在于对主体行为和意识产生感召和引导作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是指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理想信念和服务宗旨在其精神领域中的体现,一般包括以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为对象的精神追求和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精神追求。前者是指终极层面上的精神追求,后者指现实层面的精神追求,二者统一于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1]50,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全体党员提出的明确要求。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是什么?如何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角色的双重性即党员角色和生存着的人所带来的张力与焦虑如何克服? 作为党员,他有信仰; 作为生存着的人,在社会转型时期,他同样遭遇现代性的迷茫和困惑。笔者试图从这个角度分析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困境及其克服。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