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试论山东青铜乐器铭文的诗乐批评思想

试论山东青铜乐器铭文的诗乐批评思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 要】山东地区出土的周代青铜器较多,而其中青铜乐器占据了很大数量。这些青铜乐器上的铭文蕴含丰富的诗乐批评思想,充分体现了周代山东地区诗乐思想发展的较高水平。深入研究周代山东青铜乐器铭文,可以深刻认知以诗乐批评为核心的中国文学批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具体发展状况以及其中所呈现的地域特色,也可进一步探究周代中央王室与各诸侯国间诗乐思想互动的具体内涵。
【关键词】山东;青铜乐器铭文;诗乐;文学批评;地域特色
引言:

【引言】周代,山东古国很多。黄盛璋《山东诸小国铜器研究》说:“山东古国西周时以齐、鲁为大,齐鲁而外,小国林立,春秋经传所记为数众多,入战国后则渐为齐、楚吞并,为数日少。”[1]周代山东古国,除齐、鲁外,具体还包括莒、宿、鄫(上曾)国、费、邳、曹、滕、小邾国、薛、邾、黄等。这些古国的铜器,都有或多或少的发现。不过,与诗乐批评思想关系最密切的还是青铜乐器铭文。周代山东地区的诗乐发展极为繁盛,根据考古发掘,目前已知山东地区出土的周代编钟数量就有357件。据王清雷《山东地区两周编钟的初步研究》统计,山东地区出土的编钟包括两周编钟14件,春秋编钟239件,战国103件,而其中镈62件、甬钟145件、纽钟150件[2]。这说明,周代山东地区的诗乐发展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相应的,其诗乐批评思想发展水平亦不会很低。下面,我们重点探讨山东青铜乐器铭文中的诗乐批评思想。

作者:
谭德兴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