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宋儒《中庸》学之滥觞-从经学史与道学史的视角看胡瑗的《中庸》诠释

宋儒《中庸》学之滥觞-从经学史与道学史的视角看胡瑗的《中庸》诠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 要】胡氏之说《中庸》始于性情,其以“天地之性”作为善之依据,以“性其情”作为工夫之法门,已指揭橥了后来张、程、朱子等道学主流的论说方向。从经学史的角度来说,胡氏之注《中庸》,则明显表现出了一种摆落注疏、以义理说经的倾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宋儒《中庸》学之滥觞,其对《中庸》的诠释,其内涵虽不及后来张、程等人那么丰富与深刻,但无疑已经引领了一代人的思考方向,其意义或已在内容本身之上。
【关键词】胡瑗;《中庸》;性;情
引言:

【引言】在宋代的《中庸》诠释史上,胡瑗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正如夏长朴先生所说的,“胡瑗首开儒者著述《中庸》之风”。[1](P159)按《宋史·艺文志》著录有《胡先生中庸义》一卷,其弟子盛乔纂集而成,这是目前所见到宋儒最早诠释《中庸》的著作,朱彝尊作《经义考》,有宋诸儒的《中庸》论著即首列安定的《中庸义》。然而到目前为止,学界似乎尚未有人对其展开研究,①究其原因,或许是“文献不足故也”。胡氏《中庸义》一书早佚,博雅如朱彝尊,亦称其“未见”(《经义考》卷151),是以夏长朴先生说:“原书已亡佚,晁说之的《中庸传》残存数条,但已无法知其原貌,殊为可惜。”[1](P159)按晁说之的《中庸传》留下胡瑗论述《中庸》的材料仅有6条,且多语焉不详,确实无法通过它来考察胡氏的《中庸》学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完全“无法知其原貌”。在胡氏目前尚存的著作中,《周易口义》、《洪范口义》等,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中庸》及其相关义理的论述,而更为宝贵的是,南宋卫湜所著的《礼记集说》中,留下了27段胡瑗论述《中庸》的材料。如果以朱子《中庸章句》所分的33章为参照,则保存在《礼记集说》中的资料,分别散布在其中的23章中,①可以说安定之《中庸》学说的基本面目已可通过该书而获得了解。是以本文即以卫湜之《礼记集说》、晁说之之《中庸传》,以及胡氏本人之《周易口义》等著作为资料基础,试图对胡氏之《中庸》学说作一个概要性的考察。

作者:
郭晓东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