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农村老年人自杀风险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以抗逆力视角为例

农村老年人自杀风险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以抗逆力视角为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农村老年人自杀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一个特殊失范问题,既有宏观社会结构、文化方面也有微观个体的原因。与传统公共卫生视角、社会政策与保障视角不同,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自杀干预模式强调宏观与微观、环境与个体的联结,对于降低农村老人自杀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提升老年人抗逆力为项目目标,通过一个农村敬老院老年人自杀风险干预的社会工作实践,对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的过程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社工介入农村老年人自杀提供循证研究。并据此提出,为了减少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现象,较合理的路径就是结合中国当前正大力推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活动,积极发展本土化、专业化、社区为本的社会工作老年人自杀干预模式。
【关键词】老年人自杀; 社工干预; 社区为本
引言:

【引言】虽然在世界范围内老年人自杀率高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但中国农村老年人的高自杀比例仍然显得极为特殊。据2009 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简报指出,中国的自杀死亡者80% 来自农村,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3 倍,而农村65 岁以上老人自杀率又是农村平均自杀率的5 ~ 7 倍[1],农村老年人自杀已成为中国农村社会快速变迁过程中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另据有关研究,农村老年人自杀者死亡前最常见的生活事件前5 位依次为患急重病或重伤、饮食睡眠等生活规律的重大变化、经济困难、与家庭成员关系不和、人际关系冲突[2]。因此,加强对农村老年人自杀进行预防和干预极为必要,是有效降低其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在这方面,国际学术界以老年人社会福利及身心健康为介入重点,对农村老年人的自杀干预进行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心理行为治疗模式、危机干预模式、社会政策模式及社会保障模式等多种自杀风险干预理论[3]。本研究以社会工作中的抗逆力理论为构架,通过实施并分析以提升老年人抗逆力为目标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预防农村老年人自杀问题提供新的实务视角及提供循证研究,并以期思考中国农村本土化的社会工作自杀干预模式。

作者:
邓玮
作者单位: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