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效率从来都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a broad sense) , 用以刻画资源被使用的特征等等。不同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关心的效率有非常大的差异。主要经济学流派, 无论是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 还是凯恩斯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 他们的生产理论似乎更关心经济体系中的资源配置效率, 期望通过适当的市场机制使得所有资源( 包括国家的自然禀赋、劳动力资源等等) 都能各尽其用, 达到配置效率的最佳, 也即均衡, 而其理论对厂商内部的生产效率却很少提及。在莱宾斯坦(Harvey1Leibenstein, 1966)提出X- 效率理论前后, 有很多学者开始注重对企业( 厂商) 内部的生产效率进行研究, 比如Farrell(1957 ) , Aigner & Chu ( 1968) , Seitz ( 1970 and1971) , Timmer ( 1971) , Carlsson ( 1972) 等等都对生产效率的界定、影响因素及其测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其中有经济理论产生时理论背景的原因, 也有经济学理论研究内容侧重不同的原因; 在某种程度上, 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经济学家研究问题角度的局限性所造成的。为了理解生产效率的发展变化, 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及其在各个经济学理论中的意义, 本文按图索骥地沿着主要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理顺有关生产效率的观点, 分析比较不同的生产效率理论, 并展望未来该效率理论的发展方向。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