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天府新论杂志 > 中国近代科技落后原因透析—基于传统伦理文化观维度

中国近代科技落后原因透析—基于传统伦理文化观维度

天府新论杂志
Tian Fu New Idea(Bimonthly)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分析了传统伦理文化对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造成的阻碍作用,并与西方作了简要的对比。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伦理观在发展进程中,伦理政治化使其最终禁锢为封建制度与宗法的卫道士,使知识分子失去追求科学的兴趣与动力,使科技失去人才基础;注重内省的方法论,使中国古代科技从一开始就没有正确的方法指导;"贵义贱利"的价值观束缚了人们的追求,使社会失去对科技发展的推动力;而对劳动人民的鄙视态度,更使中国失去产生近代科学的可能。
【关键词】 科学技术; 伦理文化; 理性;
引言:

【引言】众所周知, 中国古代取得了相当的科技成就,尽管许多与近代意义的科学不能相提并论, 但与当时西方相比, 还是相当辉煌的。著名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经长期考证后认为它曾领先世界一千多年, 但为什么近代科学不能在如此辉煌的中国古代科技上直接产生呢。多年来, 许多学者提出诸多有价值的观点。其中有直接的原因, 也有间接的原因, 有经济的、政治的、文化与社会结构等多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 其中文化具有极大的决定作用, 而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伦理文化对科学的阻碍作用更值得我们进行探讨。我们探讨中国科技与伦理文化的发展, 不可避免的要从源头开始。先秦时期是我国文化最为灿烂的“ 百家争鸣” 时期, 其上承三皇五帝、夏、商、周之多年积淀,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有墨家、儒家显学互相竞争, 还有法家、道家、兵家等等相映成辉。一般认为, 墨家的5墨经6 是非常具有现代科学精神的, 当时与其并存的儒家更多的是一种的伦理思想, 它一反墨家重功利、倡兼爱的主张, 同时反对前者的反宗法观念, 主张则把宗法结构推延到国家, 对科学则不感兴趣。由于当时正逢“ 礼崩乐坏” , 各诸侯国征战不休, 因而当时的统治阶级关心的主要是社会的治理与人心的维系。因此更注重能加强实际统治的法家、能维护宗法伦理的儒学。随后, 儒家依靠着其在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结构中独特的作用, 经西汉“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而成为正统。一直到宋、明理学建立礼教, 儒家在中国历史上基本上一直占据着思想统治地位。因而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是道德哲学与伦理文化。由于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封闭的农业封建社会, 在这种形态下形成与完善的宗法伦理, 既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又积淀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并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下面笔者就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一些特点及其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作简要分析。

作者:
刘晓飞;姜文化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系;南开大学哲学系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