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金融危机前后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动的潜在因素分析

金融危机前后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动的潜在因素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主要的宏观经济变量(通胀和产出)的变化与收益率曲线变动(潜在的水平和斜率因素)存在密切关系。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胀加剧,经济增长放缓。这些改变可能对收益率曲线的形状和移动形式产生影响。文章首先以最小化加权到期收益率误差为目标函数,用Nelson-Siegel模型拟合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的收益率曲线;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金融危机前后收益率曲线变化的潜在因素得到:解释两时段收益率曲线移动的主成分构成相同,为水平、斜率和曲率因素,但主成分结构发生了改变,水平因素在金融危机后占据主导;最后,根据主成分结构的分析结果给出了利率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Nelson-Siegel模型;收益率曲线;主成分分析;利率风险
引言:

【引言】收益率曲线是分析宏观经济趋势,为固定收益证券和利率衍生品定价,管理利率风险等的基本工具。收益率曲线的变动是市场对诸如贷款供需、失业、通胀、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变化和市场参与者的活动等一些经济变量的预期发生改变的结果,比债券价格反映更多的未来信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大量资金流入使通胀压力上升和全球经济衰退加剧了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这必然影响到收益率曲线的形状和移动方式,从而进一步影响微观经济主体对风险管理工具的选择。当前各种风险管理工具日趋丰富,随着利率风险管理工具越来越复杂,利率风险管理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对不同宏观经济条件下收益率曲线移动方式的研究有助于微观经济主体平衡风险管理工具应用的成本和收益。为此,本文研究金融危机前后中国宏观经济发生显著变化的背景下,影响收益率曲线移动方式的潜在因素结构,并据此提出应根据潜在因素结构特征选择不同的风险免疫工具,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收益率曲线表达了同质债券(具有同样风险和流动性)的到期收益率与期限的关系,它反映了利率的期限结构即零息票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与剩余期限的关系。利率期限结构的相关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研究利率期限结构的静态拟合,主要方法包括样条插值和参数模型。其中,Nelson和Siegel的NS参数模型及其扩展Svensson的SV模型因简易性、灵活性和模型参数具有明显的经济含义,得到多国央行的广泛应用。第二类,利用宏观-金融模型研究利率曲线的潜在因子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Orphanides、Hrdahl与Rudebusch等将宏观经济因素加入到收益率的预测模型中,证明宏观经济因素对收益率变化存在客观影响。第三类,研究应用利率期限结构套期保值和管理利率风险。Diebold认为动态NS模型能为美国债券提供相对更好的套期保值效果;余文龙与王安兴将动态NS向量久期应用于中国国债被动管理,说明该技术对于债券管理具有应用潜力;刘艳萍等应用NS模型管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发现其免疫效果优于传统久期缺口模型。

作者:
杨婉茜;成力为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