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农地入股合作社的组织属性与立法模式—从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名实不符谈起

农地入股合作社的组织属性与立法模式—从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名实不符谈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准确界定家庭承包地入股合作社的组织属性是确立其立法模式的前提。实践中绝大多数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合作社虽然冠名为土地股份合作社,却名不符实,背离了国内股份合作制企业和国际股份合作社的典型特征。实际上,农地入股的合作社仅仅是基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殊社会功能,在出资与产权性质、利益分配和亏损承担等方面,不得已突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种变异,但是并没有超出传统合作制的基本范畴。而且,基于专业服务的共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一定程度的开放性以及节约立法成本、提高立法效率的考虑,农地入股合作社的立法可以而且应当纳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框架,没有必要单独制定《农地股份合作社法》。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股份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 立法模式
引言:

【引言】“股份合作”既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倡的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简称“农地”) 流转的主要方式之一,又是落实党的十八提出的“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及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农民合作社流转”的重要举措。当前,无论是实践还是学者的论述,绝大多数都将农地入股的合作社冠名为土地股份合作社( 包括农地股份合作社) ; 可是另一方面,江苏、山东、黑龙江、安徽、海南、新疆等省市又将农地入股的合作社纳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或《实施<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办法》等地方规范性文件,尤其是江苏省2010 年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就直接使用了“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名称。那么,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命名是否具有妥适性? 农地入股的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界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否具有同质性? 很显然,在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被纳入商主体的研究视野,①而且应当遵循“商主体类型法定原则”②的背景下,上述疑问的澄清直接关系到农地入股合作社组织属性的准确定位,而组织属性的准确定位又直接决定着农地入股合作社立法模式的确立与相关制度的立法完善。

作者:
高海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