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外资进入对我国大豆油脂加工业形成垄断了吗?—基于市场力量与市场绩效的考察

外资进入对我国大豆油脂加工业形成垄断了吗?—基于市场力量与市场绩效的考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文章从市场力量和市场绩效的角度对中国大豆油脂加工行业外资垄断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尽管近年来外资大举进入我国大豆油脂加工业对行业市场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目前该行业依然处于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尚未形成外资垄断,外资进入并未带来显著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产能利用率低下、市场过度竞争是导致行业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本质原因。进一步检验发现,长期来看,外资大规模进入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增加国内大豆油脂加工行业的垄断风险。因此,一方面应抓住外资进入的机遇,提升内资大豆企业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应加强对内外资企业进入大豆油脂加工领域的监管与控制,制定合适的产业政策和外商投资政策,促进形成合理的产业规模。
【关键词】大豆产业; 外资; 垄断; 市场力量; 市场绩效
引言: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大豆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大豆产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外资① 开始涌入我国大豆加工行业,内资大豆企业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外资企业在我国大豆产业中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国内大豆产业安全、“外资威胁论”②等话题被频频提出,对当前大豆产业是否已形成外资垄断的讨论也十分激烈。然而由于研究视角和方法等的差异,目前关于外资进入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影响尚有许多不同的观点。相当一部分研究认为,外资大量涌入威胁了我国大豆产业发展,跨国粮油公司通过抢占市场份额、主导市场定价权等方式在我国植物油脂市场上已经形成寡头垄断,对国内大豆产业及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1 - 6]而另有一部分学者则指出,虽然外资企业在我国食用植物油行业占有重要地位,但却并未形成垄断[7 - 8],制约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并不是外资的大量进入,而是大豆及大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过度地夸大外资对我国大豆产业的不利影响,简单地采取排斥外资、保护内资的思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大豆产业的困境[9 - 10]。客观公正地看待和评价外资进入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影响不仅关系到如何制定适当有效的外资政策,而且也关系到能否真正找到制约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根本因素。而要理清上述影响关系,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即是,必须正确判断当前外资在中国大豆油脂加工行业是否形成垄断。虽然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见仁见智,但在总体上多以定性研究和分析为主、定量及实证分析较少,因而得出的结论往往较难令人信服。当企业在市场中占有份额相对较大时往往存在垄断行为的嫌疑,但较大的市场份额又并不必然等于垄断。[11 - 12]构成垄断的关键在于市场份额较大的厂商是否有能力对市场价格、供给数量加以控制并以此保持持续获利能力和维持市场占有率等,即厂商是否具有市场势力( market power) 。[13 - 14]同时,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垄断扭曲了资源配置效率,损害了社会总体的福利,进而会影响行业整体绩效。因此,在产业组织理论中,考察市场力量和市场绩效的变化可以成为判断行业是否存在垄断的一个重要方面。[15 - 16]本文将在定性分析外资进入对中国大豆油脂加工业影响的基础上,借助产业组织理论的相关观点,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别从市场力量与市场绩效的角度考察中国大豆油脂加工业的外资垄断问题,以期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把握中国大豆油脂加工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作者:
朱晶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