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回应,即回答、应答或反应,就是对于他者的态度、意愿、行为或思想等给予的反应和回馈。回应广泛存在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当中。“政府回应性是现代国家的政府必须具备的时代特征”。“公共行政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确保公共行政管理者能够代表并回应民众利益。否则民主制度便可能无以为继”[2]。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公民网络问政蓬勃发展,引发了大量的网络公共事件。这些都要求政府予以及时和有效的回应。本研究主要以网络群体性事件为切入点,分析公民网络参与及其利益表达对于政府回应的建构,政府回应所采取的行动、不同行动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结果,接着从政府及其官员的立场出发,归纳了政府回应过程中所存在的紧张关系,最后立足于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基础性关系对其做出解释和讨论,从而深化对于政府回应问题以及公民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理解。地“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社会跨入到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网络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匿名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等技术特性,在信息的交流和传播上具有巨大的优势。特别是网络赋予了公民自由接触和利用信息的机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接收信息、表达意见和政治参与的平台,也带来了公民网络问政的蓬勃发展,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建构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在网络参与的过程中,大量网民通过关注、收听、顶帖、发帖、转发、评论、网络审判、人肉搜索、网络恶搞、网络集会等形式发出声音,最终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网络公共事件。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政府出于公共责任、维护秩序和消除影响等目的,就会通过展开调查、做出解释、公开信息、进行干预、问责官员等形式,响应民众的诉求或意愿,对网络舆情做出回应。因此,网络公共事件提供了政府回应的触发机制,提出了政府回应的现实要求。具体来说,政府对网络公共事件的回应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