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进步教育”再解读: 一种后现代的视角

“进步教育”再解读: 一种后现代的视角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关于美国“进步教育”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意义,一些后现代主义教育史学家们指出,“进步教育”的发端时间可以上溯至宗教改革时期,同时它又在某种程度上加入到了与现代公立教育体系的共生关系中去。作为教育学上的一种变革,它代表着一种连续不断的建构,而不是一种理论上的革命,其核心目的自宗教改革以来始终未变。这些新见解值得关注,对于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从事教育史研究的人们来说,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进步教育; 教育改革; 共生关系
引言:

【引言】1995 年,德国教育史家勒尔斯( H. Rohrs) 和伦哈特( V. Lenhart) 的《洲际间的进步教育》英译本的问世给一些西方教育家带来了重新思考“进步教育”的良机。①究竟什么是进步教育? 对今天的大多数美国教育史家来说,这一问题在克雷明( L. Cremin) 的《学校的变革》一书于1961 年出版时,便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该书将美国的进步教育描绘成“扩大化的美国进步主义在教育方面的表现”,并视之为美国现代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克雷明又强调指出: “对‘进步教育’进行具体而微的界定是不可能的。”②不过,包括勒尔斯和伦哈特在内的许多当代西方教育学者都试图通过研究弥补这种不足。笔者拟就部分学者关于“进步教育”的一些新视点作一评介,以期对“进步教育”进行重新解读。

作者:
原青林
作者单位:
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