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赋权”( Empowerment,又译为“增权”或“充权”) 一词出现于20 世纪60—70 年代,意指对个人、群体、社区和组织等权力的赋予或充实,具体表现为人们能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并试图对这种处境进行控制,从而改变环境的限制。同为万物中至灵之性,在古老的中华民族,接受正规教育却是男子拥有的特权,女子被拒绝在正规教育的大门之外。19 世纪30 年代,教会女子学堂的创办首开中国女子学校教育之先河。①1907 年3 月8 日,清政府颁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将女子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系统。1912 年1 月19 日,教育部发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1922 年的新学制不再单列女子学校,但独立设置的女子中小学在民国时期一直存在。教科书作为“从一定社会文化里选择出来的材料”②,是现代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在晚清民国女子教育发展过程中,冠以“女子”二字或在适用范围上注明“女子学堂( 校) 用”的教科书最早出现在何时?如何发展变化? 又是怎样有目的地传承和嬗递不同价值取向的知识,并通过选择与重组进行女性角色的重新定位以及赋权增能? ……笔者试对此( 不包含伪满女子教科书) 初步探寻,以求教于方家。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