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北对立与郭璞的《江赋》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北对立与郭璞的《江赋》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两晋之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北对立的特定背景,使本来属于自然地理范畴的长江,不但一跃成为关系到东晋王朝前途和命运的生命线,而且成为现实性很强的文学题材,寄托着包括作者在内的“过江诸人”的诸多情志和愿望。《江赋》塑造的长江艺术想像,不但真实生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以富于阳刚之美的浩瀚、雄奇和壮阔特征充分展示了长江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强大的内在生命力。在胡马临江、社稷倾危、朝纲不振、士臣悲观失望、民族生死存亡命悬一线的“最危险的时候”,作者满怀激情地讴歌长江、赞美长江,并在此基础上抒写对东晋君臣践行他思想主张的殷切希望,无疑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衷共济、渡江北伐、洗刷民族耻辱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思想主张虽然未能完全达到艺术上的有机统一,但在政治上却实实在在地点到了东晋王朝虚弱病体的穴位。
【关键词】郭璞; 《江赋》; 长江; 两晋之交; 南北对立
引言:

【引言】以全面铺写和赞美长江为中心内容的《江赋》,是郭璞辞赋创作中一篇最为重要的作品,也是两晋辞赋中的重要作品之一。之所以这样说,固然与它的富有骨力和美感特征的艺术描写有直接关系,但最为主要的原因却不在此,而在于其题材的现实性。原来,在两晋之交的特定历史语境中,长江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强烈现实性的题材,特别是对于那些“过江诸人”来说尤其如此。这是因为两晋之交这段关系到民族生死存亡的惨烈历史,使本来属于自然地理范畴的长江一跃成为东晋王朝的生命线,而被寄托着包括作者在内的“过江诸人”的诸多情志和愿望。就是说,长江对于东晋社会来说,已经具有了全新的意义,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因而得以空前提升。对于长江的这种鲜活认识和感受,由于源自人们亲身经历的那段惨烈历史( 为数众多的“过江诸人”都是那段惨烈历史的亲历者和蒙难者,详后) 而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因此萌生于心就必欲吐之而后快。《江赋》题材和内容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要正确把握它必须首先搞清楚它的问世与时代历史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必须深入东晋社会的现实生活去寻绎作者写这篇大赋的深刻原因。一般说来,一个作家写什么不写什么,并非偶然,而总有其内在的原因,特别是在事关民族历史命运、个人前途和身家性命的历史紧急关头,尤其如此。生当两晋之交,经历了“永嘉之乱”的民族历史悲剧的郭璞,恰恰就生活在这样的历史关头。他以长江为题材创作《江赋》绝非偶然。

作者:
赵沛霖
作者单位:
天津社会科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