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范晔之死及其文化象征意义

范晔之死及其文化象征意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出生于士族家庭的刘宋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在元嘉年间死于非命,罪名是谋反。范晔确实参与了谋反。但范晔的谋反是被人诱导的,是中了刘义隆君臣设置的圈套。宋文帝刘义隆在消灭了著名士族文人谢灵运以后,又消灭了范晔这个狂傲不羁的士族代表; 以达到打击士族,集中军权、分化相权、加强文化专制的一系列目的。作者通过分析范晔之死及其原因,揭示其文化象征意义。以范晔之死为标志,东晋以来士族与皇族分权的局面随之结束,此后的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范晔之死,象征着皇权的胜利,也象征古典史学传统的没落。史学逐渐被纳入皇权的轨道,以往士族文人私修历史的局面被彻底改变。范晔死后,史学家通常只能奉旨修史。官史代替私史,逐渐成为中国史学的主流。
【关键词】范晔; 刘义隆; 士族; 皇权; 私史
引言:

【引言】范晔( 398—445) ,字蔚宗,南阳顺阳( 今河南淅川) 人,刘宋史学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冠缨的儒学士族家庭,家庭条件相当优越。范晔的曾祖父范汪,官至东晋安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可惜得罪了权臣桓温,丢了官职,退居吴郡讲学,留下了医学著作《范汪方》。祖父范宁,官至豫章太守,从事儒学教育和研究,著有《春秋榖梁传集解》。父亲范泰,是东晋末年的重臣; 因为支持刘裕,在刘宋初期官运亨通,官至侍中、左光禄大夫、国子祭酒,领江夏王师、特进。范泰的儿子们也在刘宋陆续担任官职。范晔虽然家学渊源,生于名门士族。但由于是小妾生的庶子。母亲把他偷偷地生在厕所里,碰伤了他的前额,故范晔小字称“砖”。明白身世和地位的范晔少年发奋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为嫡母所生哥哥范晏所嫉妒,父亲范泰亦不喜欢范晔,早早地将他过继给从伯范弘之。这使范晔一生敏感,怕人歧视,喜自我标榜,傲岸不羁,不肯迎合他人。范晔善弹琵琶,能创新曲。宋文帝暗示其演奏,范晔假装胡涂,不肯为皇帝弹奏。一次宴会,宋文帝对范晔说: “我想唱一首歌,卿可为我伴奏否?”范晔只得奉旨弹奏。待宋元帝一唱完,即停止演奏,不肯多弹一曲。范晔不信鬼神,反对天命论,抨击佛教虚妄。其思想由侄孙范缜继承、完善。

作者:
曹旭;全亮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