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论中国历史分期研究的两次转型

论中国历史分期研究的两次转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分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总体上理解和把握历史的关键。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国史学界在中国历史分期的研究上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传统朝代史编纂模式转向线性进步分段论,近代西方的历史三分理论逐渐为中国学术界所接受。其中,日本史学界关于中国历史分期的理论和实践对转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西方的分期理论为基础,以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主要线索,出现了不同的分期理论和实践,也有批判性的反思。第二次转型发端于20世纪20-30年代的社会史大论战,到50年代末正式完成。在这次向马克思主义史观转变的过程中,以社会经济形态为分期依据的社会发展阶段论最终确立,其中苏联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五种生产方式分期体系的确立,研究的重点也由分期理论选择之争转向马克思主义内部如何分期的讨论。历史分期的转型切合了近现代中国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对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和学科建设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提供了一些值得认真反思的经验。
【关键词】中国历史;分期研究;学术转型
引言:

【引言】在近现代中国史学发展历程中,历史分期问题曾占据突出地位。19世纪末以来,中国历史的分期逐渐成为知识界讨论的重点问题。对近代中国而言,历史分期不仅关乎学科建设,更重要的在于服务现实。它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探索救亡图强道路的一种体现,希望从中寻找规律,鉴往知来。在强烈现实需求驱动下,中国史学界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曾经对这个问题有过不少讨论,并有许多重要成果问世①。虽然目前这个问题不再是热点,中国历史的分期也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但关于历史分期的研究还在进行中。随着当前社会和历史学科的不断发展,这个任务显得更加紧迫。中国历史分期理论的创新自然要植根于对具体历史的深入研究,不过,对历史分期研究的学术史进行梳理,也是必要的。目前中国史学界对中国历史分期的研究,仍侧重于对分期的具体看法或建议,即如何分期,学术史角度系统梳理分期历史的较少。讨论分期历史的论著,大都以某个时期为主,尚无全面讨论,其中古史分期问题是主要内容①。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界关于中国历史分期问题研究的历程如何,其特点又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不但可以理清近现代中国历史学运动的轨迹,总结中国史学发展的特点,而且可以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了解和认识。本文就尝试对上述问题做初步探讨,挂一漏万,请方家指正。

作者:
刘林海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