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清抄本《五音通韵》的调类系统

清抄本《五音通韵》的调类系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日藏清初抄本《五音通韵》,韵图与韵书密切配合,韵书是体,韵图为用,互为表里。该书齐开合撮四呼已经定型,平声分为阴平、阳平,全浊上声变读去声,就韵图韵书来看,还保留有入声,但是[-p]、[-t]、[-k]只配阴声韵,与中古时期已不相同。它反映了当时汉语官话的语音面貌,具有一定的语音史、音韵学史价值,是研究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演变历史的重要文献。
【关键词】 汉语语音史; 《五音通韵》; 平分阴阳; 浊上变去; 入声虚列;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东亚珍藏明清汉语文献发掘与研究”(12&ZD178);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藏《五音通韵》及相关韵书研究”(2012BS05);吉林省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一般项目“清末民初吉林方言词汇考察”(JYKL125YB-04);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2012FRTD06)
引言:

【引言】清抄本《五音通韵》是一部韵图与韵书密切配合的等韵文献,成书年代不早于雍正二年(1724),① 记录了当时汉语北方话的活语音。目前所知,该书共有两种形态传世:韵图抄本和韵图韵书相配本。前者现藏台北市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藏室,台湾省学者应裕康在专著《清代韵图之研究》② 第一章《绪论》、第四章《北音系统之韵图》第四节以及《抄本韵图〈五音通韵〉所反映的清初北方语音》③ 一书中对其语音系统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是并没有对韵图《五音通韵》的声调情况进行说明;竺家宁在《声韵学》第五章《近代的语音史料》里只介绍说其声调分为阴、阳、上、去、入五声。④ 后者现藏日本东京庆应义塾大学永岛荣一郎文库,日本学者永岛荣一郎在长文《元代以来北方汉语系统音韵史研究资料介绍》⑤ 中列一小节介绍了它的语音系统,认为该书有五个调类,按照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的顺序排列,入声原则上属于阴声,但韵图中附了墨圈“○”的入声字,也有放在阳声中的。遗憾的是,永岛并未对《五音通韵》进行深入研究,只是就韵图图面进行简单归纳得出了上述的结论。

作者:
秦曰龙;李晔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