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从创伤理论角度解析《第五屠宰场》中的主人公形象塑造

从创伤理论角度解析《第五屠宰场》中的主人公形象塑造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Social Scien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代表作《第五屠宰场》是作者以自己在战争中的真实经历为题材的反战小说,小说中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战斗英雄,也没有美好品性的基督教徒似的人物。在创伤理论的关照下,小说的众多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比利以及兼具作者和叙述者双重身份的库尔特都表现出亦真亦幻的特征。冯内古特的创作过程是再现创伤的过程,努力克服创伤的同时又必须接受创伤。这种独特的创伤写作艺术,揭露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印证小说的反战主题。
【关键词】 《第五屠宰场》; 创伤理论; 主人公形象塑造;
引言:

【引言】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20 世纪60 年代涌现出的一位后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著名的黑色幽默派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第五屠宰场》无论从语言风格、小说内容,还是从表现形式,甚至从轰动效应上来看,都是一部非凡的杰作。[1]许多评论家对其后现代特征以及叙事手法和黑色幽默等方面都进行了有效的阐述,但关注作者创伤写作背景的却很少。本文以创伤理论为研究视角,对《第五屠宰场》中的主人公形象塑造的创伤写作艺术进行分析,并揭露战争给人们所带来的巨大创伤,以印证小说的反战主题。

作者:
颜凡博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