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互联网使用与失独群体自我增能

互联网使用与失独群体自我增能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Social Scien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和运行机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人们互动的形式、范围和方式,而且拓展了人们行动的潜能。作为沉浸于失去独生子女痛苦中的父母,失独群体本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但是,互联网的使用为他们建立了群体内部的联络和支持机制。群内关系由最初的抱团取暖、同命互助,发展为群体自觉、团结维权,进而到各执一词、分歧出现,最后在讨论、协商与反思中达成求同存异、共同维权。互联网的使用重构了弱势群体本身以及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人、群体以及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失独群体; 互联网使用; 自我增能;
引言:

【引言】2012 年6 月5 日,5 名失独者代表带着全国1 200 多名失独者的签名来到国家计生委信访接待室,请求面见国家计生委主要领导,就失独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表达诉求。在获悉代表的请求遭到拒绝后,一同来京的16 个省市80 多名失独者马上从临时驻地赶往国家计生委,发起了一场持续将近30 小时的群体维权行动。由于国家计生委一直未就“6·5 维权”的请求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2013年1 月7 日,148 名失独者带着全国1 000 多名失独者的签名,再次聚集于国家计生委,表达诉求。两次维权,虽然采取的策略和提出的诉求不同①,但都证明一个事实,即失独群体已经开始通过集体行动维护自己的权益; 两次维权都达到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即失独者和失独群体的问题逐渐进入了公众视线,引起了社会关注。失独者通过群体力量,向政府、媒体、社会发出了他们自己的声音。

作者:
郝彩虹
作者单位:
中华女子学院性别与社会发展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