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牙商是中国传统的商业中介,指的是在近代化以前的城乡市场中,从中说合构成交易、代客买卖或为买卖双方执掌度量衡器而从中收取佣金的居间商人。在历史上,牙商也被称为驵侩、牙人、牙郎、牙侩、牙纪、经纪等。民国时期,政府改变了压抑商业、歧视商贾的态度,提倡实业、鼓励商战。在此背景下,牙商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示器,社会流动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社会流动指的是社会个体或群体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转移,包括身份、职业、地理位置、阶级、阶层关系等的变动。以牙商的社会流动作为本文的研究基点,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长期以来,对牙商群体的地位、作用及其历史评价始终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焦点问题。在文献史料和学者的著述中,既有对牙商的褒奖和赞赏(为减少费用而出现的市场分工、促进市场交易有效率的进行、中外贸易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也不乏对牙商的指责和诟病(阻碍商品经济发展、不必要存在的中间环节、无罪也该杀的社会群体)。因此,对这一问题所“纠结“的任何方面有所突破,都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其二,牙商群体的研究成果颇多,但研究内容多以该群体的固态研究为主(即牙商的数量和种类、社会职能、经营纠纷、历史地位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牙商的法律法规等),尚未有从社会流动角度进行学术研究的。借助于社会流动的分析维度,可以进一步揭示特定历史时期牙商群体的动态特征和一般趋向,从而为牙商群体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