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身份之辩:大理“西镇”的祖先叙事

身份之辩:大理“西镇”的祖先叙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尽管在元明以来的官方史志中,大理"西镇"的"名家大姓"仍被视作一个不同于"汉人"的群体,但在民间同一时期的墓志铭与族谱等民间文献中,他们则大体上一直延续与不断地强调着他们所拥有的"汉人"祖先。"西镇"基于其祖先叙事之上的这一身份之辩,与大理洱海地区和国家之间历史关系的复杂性有关,亦与将"民族"想象为一个具有共同"血统"的历史实体的文化传统有关。在历史的进程中,处于华夏边缘的大理洱海地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曾经历几次重大的转变。每一次转变,均会重启这一地域社会空间的"结构化"过程,孕育或塑造其"地方文化的特色"。因此,对"民家人"到底是"汉"还是"白"的追问,本身就已简化或遮蔽了地方社会在历史时间中"结构化"过程的复杂性。
【关键词】 “西镇”; “名家大姓”; 祖先叙事; 身份之辩;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云南大理洱海地区民间文献的历史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10BMZ037);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大理洱海地区白族民间文献(墓志铭与族谱)的历史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HZ201130)阶段成果
引言:

【引言】“西镇”① ( West Town ) 因许烺光先生在1940 年代出版的《祖荫之下》一书而被世界人类学界广泛知晓。不过,利奇( Edmund Leach) 针对许先生“急于使民家人代表中国整体”的“缩影观”而提出的批评,以及1950 年代“民家人”“白族”身份的制度性确立,却给一些学者带来了这样一种困惑,即“西镇”的“民家人”到底是“汉”还是“白”②。直至最近仍有学者撰文为许先生“辩护”,声称他在1940 年代用“西镇”代表整个中国其实并没有什么错,因为当时还没有“白族”③,或称“西镇”的主要居民都是明朝以来来自内地的汉族移民,1950 年代之后才逐渐变为了白族。

作者:
赵玉中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