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在加快推动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方面, 将加快书报刊出版单位采用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出版流程,鼓励传统出版单位开展网络出版业务[1]。然而,面对国外学术期刊数字化的迅猛发展和国内众多出版社和报业集团的数字化转型, 国内不少学术期刊编辑部还处于观望或探索阶段。其原因包括:学术期刊出版规模较小,经营能力很弱,没有雄厚的资金来搭建全流程数字出版平台,而且缺乏既懂编辑又懂数字出版技术的人员,数字出版意识淡薄[2];虽然大多数学术期刊编辑部都建立了门户网站,利用采编系统进行收稿、审稿管理,但是由于编辑已习惯传统的稿件处理方式,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差,当稿件进入录用或退稿状态时流程即结束,录用的稿件就进入传统的手工工作方式[3],等等。目前,在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国内几大主流采编系统(玛格泰克、勤云、三才、腾云等)都可以实现全流程管理,所以,各编辑部应积极换思路,在现有的条件下主动适应数字化转型,重点或优先进行出版流程的改造。本文主要以中国知网的采编系统“腾云”为例,并综合考虑几大主流采编系统的利弊得失进行探究。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