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数字化环境下学术期刊采编系统的功能配置与建议

数字化环境下学术期刊采编系统的功能配置与建议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为应对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学术期刊的编辑应积极转变传统观念,充分发挥采编系统的作用,除正常收稿和审稿外,还应通过个性化功能定制,嵌入编辑、校对、出版、费用管理等环节,实现约稿、审稿、编辑、校对、优先数字出版、费用管理等出版流程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通过出版流程的改造,可以使稿件处理过程更加透明化、规范化,既方便作者了解稿件进展情况,又便于编辑部对编辑的所有工作进行定量化考核。最后,针对采编系统提出应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其功能,加强与其他数字出版技术的融合,实现编、排、发一体化。在编辑环节完成结构化处理,可以实现一次生成、多次发布,真正完成从传统的纸质出版向跨媒体出版的转变,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关键词】 学术期刊; 数字出版; 采编系统; 出版流程; 绩效考核; 数字化管理;
【基金】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基金资助课题(GBJXC1254)
引言:

【引言】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在加快推动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方面, 将加快书报刊出版单位采用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出版流程,鼓励传统出版单位开展网络出版业务[1]。然而,面对国外学术期刊数字化的迅猛发展和国内众多出版社和报业集团的数字化转型, 国内不少学术期刊编辑部还处于观望或探索阶段。其原因包括:学术期刊出版规模较小,经营能力很弱,没有雄厚的资金来搭建全流程数字出版平台,而且缺乏既懂编辑又懂数字出版技术的人员,数字出版意识淡薄[2];虽然大多数学术期刊编辑部都建立了门户网站,利用采编系统进行收稿、审稿管理,但是由于编辑已习惯传统的稿件处理方式,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差,当稿件进入录用或退稿状态时流程即结束,录用的稿件就进入传统的手工工作方式[3],等等。目前,在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国内几大主流采编系统(玛格泰克、勤云、三才、腾云等)都可以实现全流程管理,所以,各编辑部应积极换思路,在现有的条件下主动适应数字化转型,重点或优先进行出版流程的改造。本文主要以中国知网的采编系统“腾云”为例,并综合考虑几大主流采编系统的利弊得失进行探究。

作者:
梁洁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