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世纪古琴音乐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生存状况探究

20世纪古琴音乐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生存状况探究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琴,自古以来就与中国文人雅士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有关,它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之后,古琴也渐渐走向西方世界。上世纪,古琴音乐随着中国社会的动荡,几经沉浮,特别是在文革时期,几遭灭绝之灾。改革开放以来,古琴在国内及海外的生存状况如何?如何走出困境?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古琴文化; 经济发展; 文化传承; 综合国力; 竞争力;
引言:

【引言】古琴艺术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美学和音乐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建国后,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古琴艺术的研究。其中涉及与本文有关的、关于近现代古琴在中国和海外生存状况的论著有许健的《琴史初编》、章华英的《古琴》、刘彦的《古琴在美国的生存状态一瞥》。前两本书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各时期中国和海外的琴乐发展状况,后一本书对古琴文化的异域移植进行了思考。这些专著都是本文开展研究的重要依据和铺垫。但对于琴乐文化在海外生存艰难的根本原因,以及如何从根本上提高海外竞争力,上述论著均未能深入探究其根本,且这样的研究目前亦不多见。因此,笔者从国内国外两个角度,思考并构想出一系列保护和传承传统琴乐文化、让传统音乐文化走向世界的举措。

作者:
欧阳青梅;臧卓敏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