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额尔金眼中的太平天国

额尔金眼中的太平天国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1858年额尔金访华,在清政府的许可下游历长江流域,此时正值太平天国与英国方面再度进行外交接触之际。在大叙事结构的背景下,额尔金的书信、日记记录了当时双方的真实交互。以此为切入点,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太平天国作为一个政治主体,在1858~1861年间其官方外交手段是如何失败的。
【关键词】 太平天国; 额尔金; 上帝教; 长江通商; 外交;
引言:

【引言】太平天国作为一个新生的军事政权,在英国外交大使额尔金眼里有着什么样的形象?双方之间的交互,作为一种国际官方交流,给太平天国带来怎样的影响?额尔金以一个异域人的视野,他给太平天国构建出的异国形象,又带着怎样的“知识”和“权力”的双重考量?19世纪中叶,在重商主义的引导下,“日不落”的英帝国声名远播,其殖民地囊括加拿大、澳洲、印度、中国香港等。1861年,政治家索尔斯伯利勋爵抱怨英国每年支出150万英镑保卫殖民地, “仅仅滋养了一大堆军事驻地和一种‘日不落帝国’的自满情绪。”[1]在英国急剧扩张时,东方中国的政局开始动荡,1851年1月,金田起义爆发,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定都于此,命名天京,形成与北京对峙的政权。而此时的英国,洲际贸易是其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 “世界工厂”的地位让他们需要更广阔的贸易和原材料市场,凭借海军的实力,他们走向了远征东方之路,“回顾1620年到1960年这段历史,可看到西方人以为我独尊之姿来到中国,深信自己师出有名,急欲‘开发’被他们视为落后的民族”[2]。

作者:
刘平;廖斯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