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文本如何引导解释:一个符号学分析

文本如何引导解释:一个符号学分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符号文本的意义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应当说,是由解释者决定的,文本是解释观照的对象,等待被解释。但是文本也携带者大量因素,要求或引导解释者提供某种解释。文本中至少有三种形式因素对解释者施加压力:一是文本所属的文化体裁产生的"期待",它们决定了文本的根本读法;二是文本符号组成中的聚合轴显现,它们透露了文本选择组合的过程;三是文本自携的"元语言"因素,它们直接要求解释者看到文本的某种意义。
【关键词】 符号学; 文本; 意义; 体裁期待; 双轴; 元语言;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3&ZD123)
引言:

【引言】文本由符号组成,但不是把一些符号任意丢到一起,就能组成文本,文本是具有相当程度整体性的符号集合。在符号学中,文本这个术语意义可以相差很大。其最窄的意义,指的是文字文本,与中文的“文本”原义相近。容易误会的是:文本不是如书本那样的物质存在,因此不同的版本,是同一“文本”[1]。文本的文字性,不仅是中译弄出的误会,西方学者也在使用这个意义:例如巴尔特和格雷马斯,对文本符号学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但他们研究中的“文本”基本上是这个术语的最窄概念,即文字文本[2]。

作者:
赵毅衡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