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运行现状及改进途径

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运行现状及改进途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群体,大多集中于采矿、建筑、冶金、纺织等行业。这些行业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危险性大,使农民工成为工伤事故的高发群体。然而,现有风险管理的低水平和社会保障供给的缺位,加之农民工群体本身具有的职业身份特殊性、流动性强、文化素质低等特征,使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工伤保险覆盖范围窄、工伤认定程序复杂、农民工对工伤保险缺乏认识等问题,这就需要扩大农民工劳动关系的认定范围,简化工伤认定程序,确定工伤赔偿为主的建制取向,逐步加强和完善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普及农民工工伤保险知识,以更好地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农民工; 工伤保险; 工伤补偿; 工伤预防; 工伤康复;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0ZD&04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05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06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30);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2012FRGG14)
引言:

【引言】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主要从事非农生产并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1]。农民工具有从事职业特殊、流动性强、缺乏技术培训等特点,这决定了农民工属于工伤事故的高发群体。工伤保险是确保工伤人员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的重要手段。农民工具有文化程度低、处于边缘地带等特点,这决定了农民工属于工伤保险中参保率较低的群体。改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作者:
孙德超;阎宇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吉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