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近代中国与东南亚华人社会衍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世纪前半期南洋华侨教育便是中国教育体制的海外延伸。然而,在南洋华侨教育体系内,华人女子教育一直处于“边缘”状态。而从新加坡华人社会的视角来谈,通过兴办女学来强调女性的教育主体身份,有助于建构华人的社群意识,进而达至凝聚社群之目的。从新马学术界来看,郑良树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史》中,厘清新马华文教育发展脉络的同时,梳理了新加坡华文女子教育发展的史实[1]194。李元瑾则在研究海峡华人知识分子在东西方文化之取向时,关注海峡华人知识分子在女权与女学思想[2]257-258。国内学界亦有涉及移民时代新加坡女子教育之研究。周聿峨在《东南亚华文教育》中叙述了新加坡女子教育发展情况[3]49-50。范若兰从社会性别视角对新马地区女子教育进行研究,分析了战前新马华侨女子教育的发展状况,指出新马华文教育性别差异的根源[4]。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