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199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推行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以来,历经试点探索、实施推广和普及提高三个阶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1]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仍然应该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我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仍然面对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困难:少数高校的办学实践仍然存在着知识本位、技能本位等急功近利倾向;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导致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片面地追求就业率,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养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流于形式,不能有效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拓宽当前文化素质教育以教育学、尤其是高等教育学为理论支撑和立足点的局面,从历史的、多学科的视角理解文化素质教育,探索新的实践模式。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