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试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试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新形势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传承与创新遭遇了种种困境:高校办学实践中存在知识本位、技能本位等急功近利倾向;片面追求就业率的培养模式,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养成;课程不能灵活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文化素质课程的实施效果难如人意,等等。唯有超越这一困境,才能卓有成效地推动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传承与创新:(1)贯彻跨学科教育理念,推动文化素质教育的多角度渗透;(2)融合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促进文化素质教育的"贯通";(3)尊重学生权利,赋予学生多样选择机会;(4)坚持形成性评价,着眼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
【关键词】 困境;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 传承与创新;
【基金】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创新”的后续研究成果
引言:

【引言】199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推行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以来,历经试点探索、实施推广和普及提高三个阶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1]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仍然应该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我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仍然面对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困难:少数高校的办学实践仍然存在着知识本位、技能本位等急功近利倾向;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导致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片面地追求就业率,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养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流于形式,不能有效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拓宽当前文化素质教育以教育学、尤其是高等教育学为理论支撑和立足点的局面,从历史的、多学科的视角理解文化素质教育,探索新的实践模式。

作者:
李晓波;于阳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