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同籍专业化模式的演变及其差异—基于潮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

同籍专业化模式的演变及其差异—基于潮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施坚雅的同籍专业化模式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近代变革中一些商帮衰落的关键因素。晋商和潮商分别代表了同籍专业化模式的两种演变路径。随着商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晋商逐渐由小家族企业向同籍联合企业转变;潮商则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小家族企业,逐步转变为家族联合专业化企业形态,并通过对家族成员的专业训练来减轻和替代对同籍专业化模式的依赖。潮商与晋商在同籍专业化模式上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他们在近代变革中的制度创新能力。潮商以家族制度融合西方股份制,降低了制度创新成本,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而晋商的同乡联合模式则抗拒现代法人制度,导致了高昂的制度创新成本。
【关键词】 同籍专业化模式; 潮商; 晋商; 比较研究;
引言:

【引言】明清以来,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人群体的崛起是一个相辅相成、共生共强的一体化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商人的崛起呈现出地域化特征,并以同乡关系为纽带维系地域商人群体的商业地位和利益。为什么会形成地域性的商帮,地域性的商帮又具有哪些优势呢?传统观点大多认为地域商帮以乡缘为纽带并以同乡团体为主要组织形式,在客籍城市逐渐形成了规模化和稳定化。①施坚雅则进一步指出,客商在原籍时就已经在职业上专业化了,而这些专业又是客籍城市生活所必需的。地域商帮典型地按“同籍”组织在一起,由于专业化的倾向和商业垄断合作的目的,客商原籍的特征不易消逝。[1]110 也就是说,地域商人按照同籍的关系,形成了一套地方经济专业化模式,并通过保持自身与其他外籍人的族群界限来稳定和保持这种专业化模式。地方经济专业化模式,或者称之为同籍专业化模式,从理论上概括和总结出了地域商帮形成的结构和制度原因。从同籍专业化模式的视角出发,无疑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时期地域商人群体的兴起和发展。然而,当西方从海上接近中国以后,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地域商人群体也在这一变革中逐渐分化,有的继续保持兴盛,有的则快速衰落。衰落的原因是异常复杂的,但其中一个显著的问题是,这种衰落仍然保持了地域化特征。比如潮商群体在近代变革中愈益强大,而晋商却几乎全部沦陷。笔者认为,既然商人的兴起和衰落仍然以地域为特征,那么我们在探究其背后的动因时就必然要从同籍专业化模式中寻找。本文试图比较和分析晋商和潮商在同籍专业化模式上的异同,并力图指出,晋商和潮商分别代表了同籍专业化模式的两种道路,也正是这两种道路的分歧,导致了晋商和潮商在近代变革中不同的历史命运。

作者:
彭南生;邵彦涛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