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方山大鼓流传在南京江宁方山乡一带,是一种边击鼓边舞蹈的综合性艺术。据当地老人们回忆,其称呼众多,如“麻雀蹦”“十番”“喜庆鼓”“迎宾鼓”“夺胜鼓”等。目前被当地尤其是政府文化部门、媒介广泛称为方山大鼓,自2008 年被确立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更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并正在做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准备。如今的方山大鼓经常参加各类场合各种形式的演出,根据演出场所与演出性质,有时会将队形、人数、时长等因素加以变化,但方山大鼓代表性传承人、陶家庄方山大鼓表演队的领队兼教师陶义海强调:“方山大鼓不管怎么变化,整体套路不变。”这句话道出作为传承人对于传统大鼓艺术的深厚情谊,以及民间艺术传承仍然具有相对的“稳态性”特征。根据文献资料与民间老艺人口述资料描述,方山大鼓系河南农民将他们当地的鼓乐传至方山陶家庄。今日再将方山大鼓置于江苏音乐语境来考察,却发现方山大鼓已经融入了大量江南十番锣鼓的艺术元素,与十番锣鼓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所以本文旨在方山大鼓资料搜集、记录、整理的基础上,对方山大鼓的数列结构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其节奏构成的艺术规律与特征,并通过与十番锣鼓的节奏比对,揭示方山大鼓与十番锣鼓的亲缘关系。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