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西方构式语法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西方构式语法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本文考察"构式"概念的演变情况和西方语言学界构式主义思想的来源、诞生和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几部开拓性的经典著作,进而介绍构式语法目前的状况,包括四个主要流派及其主要观点以及各派共同遵守的原则,其中也介绍了针对构式语法的一些质疑。
【关键词】 构式语法; 发展; 历程; 现状; 流派;
引言:

【引言】“构式语法”是当前最流行的语法研究观之一。“构式”译自“construction”。“construction”的本义是“建筑”“构筑”,即把多个部件组构到一起成为一个更大的单位,后来有了“构造”的意思。传统语法著作借用这个词描写语言结构,就英语而言,根据《简明牛津英语溯源词典》,该词指称“语法构造”的最早文献用例出现在1530年。①这一用法见于此后的许多英语语法著作,例如,《纳氏英文法》(Nesfi eld's English GrammarSeries)、R. Quirk 等人的《当代英语语法》(A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都使用了“construction”。英语语法权威Jespersen 的主要著作、Chomsky 的《句法结构》等著作也使用了这一词。这些著作里的construction 主要指具体的结构体,如“a(the)good one”[1]245,甚至指一个具体的句子,如“My father said that it was time to goaway”[2]287;也用来指抽象的结构(构造),如“theverb+complement”[3]78。这个词的意义保留了本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所指的语言结构必定是两个或多个成分的组合。不过,在大部分的这些著作中,它并非一个专门的术语,一般没有定义,出现频率不高,在术语表里也通常不出现。从所举例子看,是指句法上的结构(体),一般不指词和语素这样的结构单位。

作者:
陈满华;贾莹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