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生活(居):一种理想的环境审美模式—陈望衡环境审美思想简论

生活(居):一种理想的环境审美模式—陈望衡环境审美思想简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作为中国环境美学的主要开拓者,陈望衡在汲取东西方哲学、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居)环境审美模式。与西方环境美学以逻各斯为中心的理性主义思维方式不同,生活(居)环境审美模式在哲学层面秉持双主体论与和合思想,把自然提到与人对等的主体地位,树立了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在实践层面提出生活是环境美学的主题,居住是实现生活的方式,把环境美学的根本性质确定为家园感。在本体层面提出景观本体论,认为环境美在景观,景观是环境美的渊薮,可带给人无穷无尽美的享受。生活(居)模式是具有中国特色、时代品格和实践品格的环境审美模式,是理想环境审美模式的现实范本和实践形态。
【关键词】 生活(居)模式; 双主体论; 和合思想; 生活论; 居住论;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0CZW008
引言:

【引言】从环境美学现有的发展看,西方诸种环境审美模式虽然有纯正的学理性和自成体系的原创思想,但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自然美倾向,二是极端性,可以说是“书斋里的学问”。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西方环境美学是建立在以逻各斯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基础之上,在一个片面的冰冷的哲学体系之内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建基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之上的生活(居)环境审美模式的提出,则是“将中国古人的审美理想,糅合进环境美学理论之中,并提出一系列明显的来自中国但却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命题”[1](P414)。它致力于整合中西环境美学资源,把人的生活视为环境美学的首要问题,明显地扩展了理论视界,增强了现实介入力量,可以说是一种理想的环境审美模式的现实范本和实践形态。

作者:
晏杰雄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