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制度变迁模型及供求研究

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制度变迁模型及供求研究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umanities a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势在必行,转型的制度变迁具有其他传统要素无法替代的作用。在生命周期理论框架下转型制度变迁的模型表现出各异的内容。转型制度变迁的供求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二者的均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应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所采取的制度变迁模型组合存在差异,强制性制度供给在未来较长的时间里将对制度均衡发挥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转型; 制度变迁; 交易成本; 供求;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0JJD790040);内蒙古草原英才创新团队项目
引言:

【引言】资源型城市初期因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业的比较优势明显而兴起,资源的交易成本比其他要素的交易成本低,逐渐形成了资源型产业产值和就业人员在该类城市中比重较大的局面,导致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对资源型产业形成了严重的路径依赖。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储量有限性的特点,资源型产业和城市在经历或长或短的繁荣发展期后必然会出现衰落的局面。因此,资源型城市转型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不可避免的。聚焦国内,由于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以及资源型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等多种原因,我国更重视资源型城市的科学转型。2007 年12 月24 日,国务院制定并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 年、2009 年、2011 年,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分三批确定了全国69 个资源枯竭型城市( 县、区) ,中央财政给予了财力性转移支付,增强了这些城市的公共保障能力,为转型创造良好的资金条件。期间,2010 年12 月13日山西省被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就是在国家层面高度重视资源型地区及城市转型发展的最好例证。

作者:
杨建国;白永秀;赵海东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