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人类学( anthropology) 作为来源于希腊文“ανθρωπο ( anthrōpos,人) ”及“λογο ( -logia,学科) ”的概念,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其内容。因哲学人类学内涵广泛,并与人的主体意识密切联系,因此至16 世纪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而以对人类学为哲学反思切入点,首次提出哲学人类学概念的学者,国内学者一般认为是M·舍勒。[2]M·舍勒以统合人类学的研究分支入手,并试图综合传统哲学对人的思辨及对人的科学研究成果来构筑完整的人的形象。西方学者则认为,舍勒的功绩在于对哲学人类学的现代重建。[3]西方学者将哲学人类学的历史追溯至古希腊哲学,并认为其学科内涵是在历史发展中构建并完善的。因此本文着重追溯主体意识觉醒之后,近代哲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德国古典哲学与近代哲学人类学历史发展关系,以发掘其二者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通过对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必然产物的马克思哲学与近代哲学人类学的关系梳理,运用哲学人类学视角分析康德哲学到马克思哲学的内在发展逻辑,归纳近代哲学人类学的构成要素和延异路径,以期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发展提供广阔的研究视角。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